當前玉米進入快速生長期,適宜的溫度不僅有利于莊稼生長,雜草也在叢生,因此現階段也是玉米田噴施除草劑的關鍵時期。每年都有因除草劑使用不當而出現藥害的狀況發(fā)生。昨日一位農戶朋友在群里發(fā)來照片,說自家玉米發(fā)生了除草劑藥害,尋求解決辦法。農戶使用的是在玉米田中普遍使用的一種除草劑——煙嘧·莠去津(復配除草劑),這種除草劑在玉米田中普遍使用,為什么會出現藥害呢?一旦出現藥害該如何解決?
玉米除草劑藥害特征
煙嘧·莠去津產生藥害后,受害株葉片失綠,發(fā)生黃化、白化,表現較為明顯的是噴藥濃度較大的平展葉片,以及植株心部葉片(藥液在葉片上聚集成液滴,滑向心部,導致心部除草劑殘留量大)。
受害嚴重的話,植株在后續(xù)生長過程中會出現莖稈扭曲、矮化等畸形生長,濃度過高的情況下葉片會干枯死亡。
發(fā)生除草劑藥害的原因
已經在玉米地使用多年的除草劑,為什么還會發(fā)生藥害呢?其實各種除草劑對作物生長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不良影響。即使在適用作物上,也只有在方法得當的前提下,才是比較穩(wěn)妥的。
由于使用方法不當而發(fā)生藥害,具體來說主要分為以下3種情況:
1、濃度配比不當:莊稼用藥跟人用藥是一個道理,需要特別注意劑量,劑量小效果不明顯,但隨意加大濃度卻很可能帶來不良后果,生產中多半的除草劑藥害是由于超量使用所致。
具體原因包括:①農戶缺少量藥器、兌藥憑經驗和直覺;②雜草太多著急除草,加大用藥量;③農戶沒看明白說明書,對稀釋的倍數理解出現偏差。
2、不考慮溫濕狀況:即便是按照說明書標準配比稀釋藥液,仍可能出現除草劑藥害,因為除草劑藥效的發(fā)揮,受栽培環(huán)境溫濕度條件影響,干旱及溫度高的條件下,除草劑揮發(fā)移動性強,效果更為顯著,而此時玉米的耐藥性會較低,容易產生藥害。

3、噴施方式不對:其一重復噴施:除草劑噴施一掃而過即可,噴頭往復就可能造成局部葉片藥量過大產生除草劑危害。
其二是與有機磷農藥混用:噴施有機磷農藥后的玉米對煙嘧·莠去津較敏感,不管是混用還是在噴施煙嘧·莠去津前后一周使用有機磷農藥,都會不同程度表現出藥害。
其三是噴施時間把握不當:從玉米生長期看,3-5片葉時,玉米對煙嘧·莠去津耐受能力較強,但6片葉后產生藥害的幾率明顯增加,因此5葉以后的玉米再噴施煙嘧·莠去津,需要壓低噴頭,定向噴霧。
特別提示:盡量選在上午9點之前下午5點之后噴藥,這時候風小不易飄逸,并且溫濕狀況也更容易發(fā)揮藥效。
應對措施
1、以水洗藥:灌溉條件好的地塊,盡量溜一遍跑馬水,稀釋田間除草劑濃度,減輕整個栽培地塊的除草劑殘留,這是整體上快速緩解除草劑藥害的有效措施。灌溉條件差的地塊,可以葉片噴清水,以沖洗葉面上的除草劑殘留。
特別提示:葉片噴清水不能再像噴藥時那樣一掃而過,否則形成的水滴小不能滑落到地上,而會灌入心部,這樣有進一步加重藥害的風險,即,以水洗藥的效果如何,關鍵在加大水量。
2、撕開包心葉:受害后的葉片再生能力變弱,縱向撕開包心葉,可以有效降低新葉萌發(fā)舒展過程中的阻力,有利于健康葉片的快速抽生,但缺點在于較為費工費力。
3、噴施生長調節(jié)劑:除草劑藥害集中體現為對玉米生長的抑制,噴施促進細胞分裂、加速植株生長的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,是及時挽回藥害對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的有效措施,這類生長調節(jié)劑比較常用的是碧護(赤·吲乙·蕓苔),其它的還包括奈安、赤霉素等。
4、追施氮肥:葉片失綠黃化、甚至白化、導致葉片光合作用能力明顯下降,盡快恢復葉片光合作用功能,需要快速擴大植株綠體面積,而氮肥具有促進營養(yǎng)生長,增加光合面積的作用,因此可在在下午太陽落山后,葉片噴施濃度為1-2%的尿素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