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麥田雜草發(fā)生的種類多、數(shù)量大,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。施用化學除草劑已成為小麥生產過程中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(xiàn)了很多除草效果差、除草不徹底和出現(xiàn)藥害等問題。以下是幾點非常重要并且十分實用的幾點,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。
一、根據(jù)麥田雜草發(fā)生的特點制定防治策略
麥田雜草的發(fā)生規(guī)律受地理環(huán)境、氣象因素、耕作制度等影響。在黃淮冬麥區(qū),主要有冬前和冬后兩個出草高峰。在一般年份,自小麥播種后5-7天雜草開始萌發(fā),到30-45天形成個出草高峰,冬后從2月中下旬開始出草,至3月中旬達到高峰。一般情況下,冬前出草量達到70-80%,冬后僅占20-30%。氣溫偏高、雨水偏多的年份,冬前出草量大,干旱年份出草量偏少。冬后出草量的大小,同樣受氣溫和濕度的影響。由于正常年份冬前雜草已基本出齊,此時小麥植株矮小,便于進行化學除草。因此,應當采取“春草秋治的防除策略”?梢圆扇∶缜胺忾]和雜草3-4葉期莖葉處理的方法進行化學除草。
二、根據(jù)田間雜草種類選擇除草劑
據(jù)江蘇省睢寧縣植保站調查資料,當?shù)佧溙镫s草有15個科27種,對小麥危害較重的有:看麥娘、硬草、早熟禾、野燕麥、多花黑麥草、豬殃殃、繁縷、大巢菜、薺菜、播娘蒿、婆婆納、佛座、澤漆、粹米薺、刺兒菜和蘆葦?shù)。我們可以把這些雜草簡單地分為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兩大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