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現在是二、三代黏蟲的暴發(fā)期,預防期已過,所以,直接的方法就是噴施農藥,進行化防。由于玉米葉片被啃食嚴重,農民在施藥的過程中急于殺蟲,盲目過量、甚至倍增施藥量,但由于施用時期不對,玉米過高,噴施時藥液落入口鼻,往往還引發(fā)自身中毒,現在農村留守一般老人婦女,抵抗力差,所以,一定要堅守科學用藥原則,在自身的情況下,玉米的健康。
1、施藥時期
在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之后噴灑藥劑,既避開了高溫時間,也能在黏蟲大范圍活動時對其進行撲殺。
2、農藥選擇
10%阿維氟酰胺懸浮劑、14%甲維鹽懸浮劑、20%氯蟲苯甲酰胺都有較好的效果。另外,也可以選擇90%晶體敵百蟲100-120g/畝、45%馬拉硫磷乳油80-100ml/畝、25%除蟲脲可濕性粉劑6-20g/畝、25%滅幼脲懸浮劑40ml/畝、8000IU/mg蘇云金桿菌乳劑200ml/畝,對水40-50kg進行化防。蟲害發(fā)生嚴重時,間隔7-10天,連噴2-3次。
特別注意:不提倡施肥敵敵畏等農藥,雖然它有殺毒迅速、等特點,但敵敵畏具有的熏蒸作用極使人中毒。如在防治過程中有任何不適癥狀,必需及時就醫(yī)。
其他信息:
黏蟲發(fā)生條件:
①成蟲產卵適溫為15-30℃,雨水多的年份黏蟲往往大發(fā)生;
②早春蜜源植物多的地區(qū),第1代幼蟲就多。幼蟲喜食禾本科植物,取食后發(fā)育較快,而且蛹重較大,成蟲也較健壯。對于黏蟲的防治關鍵是做好預測預報,防治幼蟲于3齡以前,消滅黏蟲于蟲卵階段。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蟲3齡前,及時噴灑農藥有良好的防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