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秧栽種后的危害就是白枯病,它的現(xiàn)象根據(jù)危害的程度不同又不同種的表現(xiàn),嚴重時使植株“病倒”,減低產量。需要及時防治。由于白葉枯病菌源來路廣,傳播途徑多,再侵染頻繁,暴發(fā)流行速度快,侵染時間長。因此,在生產中必須因地制宜,選擇抗病品種、加強水肥管理、控制菌源、適時用藥以及加強檢疫等多種有效措施進行防治。
(一)農業(yè)防治:一是選用無病種子和抗病品種,杜絕病菌來源,嚴格遵守檢疫制度,不從病區(qū)調進種子,嚴防病菌傳入。盡量采用包衣種子,也可用強氯精、葉枯寧等藥劑來處理種子;二是嚴格處理好病稻草及田邊雜草,不使病菌接觸種、芽、苗、水等,以防病菌傳入秧田,帶入大田;三是加強肥水管理,秧田不施未腐熟的廄肥,大田要施足基肥,及早追肥,巧施穗肥,不偏施氮肥,氮、磷、鉀及微肥平衡施用。嚴防大水淹沒秧苗,培育高素質壯秧,提倡旱育秧。大田嚴防串灌、漫灌、深灌,杜絕病田水流入無病田里,對易澇淹的稻田及時做好排水工作。大田應淺水勤灌,干干濕濕,干濕交替,適時適度烤田,對已發(fā)病的田塊也不宜重烤,以免加重病害。
(二)化學防治:老病區(qū)秧田期噴藥是關鍵,一般3葉期及拔秧前各施一次藥。
大田施藥做到“有一點治一片,有一片治一塊”的原則及時噴藥封鎖發(fā)病中心,如氣候有利發(fā)病,應實行同類田普查防治,從而控制病害蔓延。可選用消菌靈、葉枯寧、消病靈、菌毒清等藥劑。各種殺菌劑可交替使用,以延長農藥的使用壽命,一般5—7天施藥1次,連續(xù)2—3次,每次每畝需加水60千克均勻細水噴霧,并在露水干后進行,以免因操作傳播病害。
溫馨提醒:本網(wǎng)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