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條件如溫度、光照、雨水等與施肥的關系十分密切。那如何根據天氣氣候情況進行施肥呢?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。
這些因素不僅直接影響作物對營養(yǎng)物質的吸收和同化,而且也影響土壤中營養(yǎng)物質的轉化和保存。為了降低肥料投入成本,根據氣候變化規(guī)律科學施肥。提高施肥效率是節(jié)省開支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。
高溫季節(jié)養(yǎng)分容易分解,可施尚未腐熟的有機肥,化肥應深施,防止揮發(fā);低溫季節(jié)應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,施化肥應覆土,施在作物根群附近。在冬季,小麥、油菜可施臘肥,如塘泥、草木灰、老墻土等暖性肥料。在冷天除多施有機肥料外,還應增加磷、鉀肥的用量,以增強作物抗寒性。溫度不同,作物對肥料的反應也不同。低溫時,對大麥、小麥來說,銨態(tài)氮肥的營養(yǎng)優(yōu)于硝態(tài)氮;而在土溫高時,硝態(tài)氮的營養(yǎng)效果又優(yōu)于銨態(tài)氮。因此,作物冬季追肥應追施碳銨、氨水一類的化肥;開春后溫度升高,玉米等作物以追施硝銨一類化肥為好。
如何根據天氣氣候情況施肥
據各地總結的經驗,越冬作物對磷、鉀肥的吸收、利用率較高,適當地追施磷肥或鉀肥,不僅可提高對土壤水分的利用率,還可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。所以,冬季持續(xù)干旱時,應施磷、鉀含量較高的復合肥。進入雨季時,如果偏施氮肥,不僅會使氮肥流失,而且會促使作物旺長,導致倒伏,還會誘發(fā)病蟲害,造成減產。進入伏期,暴雨較多,有些棉農常在暴雨來臨之前往棉田撒施尿素,結果,施用量越大的,雨后乍晴棉花萎蔫得越嚴重,有的棉花甚至枯死。
因此,在雨量較多的季節(jié)施肥時,一要注意分次施肥,二要采取開溝或打穴的方法深施。在陰雨天施肥還要講究肥料結構的調整,像尿素、鉀肥等,遇水溶化快,極易造成肥料流失,可多施養(yǎng)分全、遇水不易流失的復合肥和有機肥。在施肥中還要注意氣候變化,盡量避開陣雨、暴雨天氣,注意少量多次,以減少流失,確保肥效。高溫干旱時,應多施磷、鉀肥,提高對土壤水分的利用率。在干旱年份,油菜容易缺硼,蔬菜(大白菜、蘿卜等)容易缺鈣,應注意硼肥和鈣肥的使用;在多雨季節(jié),容易引起土壤中有效鐵的流失,果樹常出現缺鐵癥,應注意補鐵。
以上就是根據天氣氣候情況施肥的一些方法,大家在了解之后,可以根據具體的種植情況,科學地進行施肥。